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对于电网来说,风电、光伏发电具有“看天吃饭”的特性,容易导致电力供应波动。怎么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富余的发电量像普通商品一样储存起来,用户需要时再送出来,就显得特别重要。

新型储能被誉为“电力系统中的‘充电宝’”,其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而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随着波动性、间歇性的新能源电力的持续增长,这种“充电宝”的作用将变得日益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新型储能写入其中,为“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唯一的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州,传感器守护储能安全提速  第1张

去年底,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获得国家部委正式批复,落户广州白云区。这是中国首个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储能中心围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五大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中国的新型储能以超过200%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其中锂电池储能系统因其出色的能量存储能力、长久的使用寿命和环保特性,已经在电力储能领域占据超97%份额。锂电池中的热失控管理和气体泄漏问题是新型储能站的重要安全问题,已成为导致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在新型储能系统中被大量应用,针对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专门的安全防护。

由于锂电池热失控会析出H2、CO、烷烃类等可燃气体,在电池空间设置可燃气体传感器已逐步成为国内外标准的要求,例如国标GB 51048、美标NFPA 855同样提出相关要求。奥松电子研发的H2传感器AGS2616、CO传感器AGS3871、甲烷传感器AGS3870,基于MEMS原理,内置高性能半导体硅基电阻式传感芯片,具有功耗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非常适用电池热失控以及氢气气体泄漏检测,可以检测范围为1%LEL~25%LEL的甲烷、50~1000ppm的CO以及30~3000ppm的H2气体。

同时可在储能系统中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和湿度的监控,预防电池环境过热引发的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及时进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