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水需倒掉?专家解密关键之“非有效成分”
中药泡水为何需要倒掉?
对于中药泡水是否需要倒掉,一直存在争议。近日,专家揭秘了倒掉水的关键所在——“非有效成分”。
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和非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是指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例如黄芪中的多糖、人参中的皂苷等。非有效成分则指没有药理作用的成分,例如纤维、淀粉等。
在中药泡水的过程中,有效成分会逐渐溶解到水中,而非有效成分则会附着在中药材表面或沉淀在水中。这些非有效成分不仅没有药效,还可能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
因此,专家建议在中药泡水后倒掉第一道水。这样做可以去除其中的非有效成分,保证有效成分的充分释放和吸收。
需要强调的是,倒掉的第一道水并不会损失中药的全部有效成分。事实上,一些有效成分不易溶解,反而需要长时间浸泡才能释放出来。因此,建议后续浸泡中药的时间不要过短,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充分溶解。
中药泡水后为什么需要倒掉水?专家揭秘关键之“释放活性成分”
中药泡水需倒,专家揭秘关键
中医药讲究药食同源,中药泡水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然而,很多人在泡中药时会发现,第一泡的水往往较黑,甚至带有苦味,于是便将第一泡水倒掉。对此,专家指出,中药泡水后倒掉水是有科学依据的,关键在于释放活性成分。
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具有药理作用,但它们并不容易溶解在水中。当把中药材放入水中时,这些有效成分需要经过浸泡和加热的过程才能逐渐释放出来。第一泡水通常温度较高,浸泡时间较短,只能溶解出少量的有效成分,且其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杂质。
通过倒掉第一泡水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并为后续泡制创造更好的溶解条件。第二泡、第三泡的水温会逐渐降低,浸泡时间也会延长,此时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将得到充分释放,药效更加显著。
因此,中药泡水倒掉水的关键在于释放活性成分。通过倒掉第一泡水,可以去除杂质,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从而提高中药的药效,避免浪费珍贵的药材。
中药泡水为何要倒掉第一遍水?专家详解倒水背后的奥秘
中药泡水为何要倒掉第一遍水?这是因为:
第一遍水含有中药的表面杂质:中药在晾晒过程中难免沾染灰尘、杂草等表面杂质,第一遍水可以去除这些杂质,避免它们进入人体。
第一遍水含有部分挥发性物质:某些中药材含有挥发性精油,这些物质会在浸泡过程中释放到水中。第一遍水可以去除这些挥发性物质,减轻中药的刺激性,使药效更稳定。
第一遍水去除中药的寒性:有些中药材具有寒凉性,如果直接用沸水浸泡,可能会加重寒性。倒掉第一遍水可以降低药液的寒性,使其更适合体质虚寒的人服用。
因此,中药泡水时倒掉第一遍水具有以下好处:
去除中药表面杂质 减轻中药刺激性 降低中药寒性 使药效更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倒掉第一遍水后,再加入沸水浸泡中药即可,无需长时间煎煮。煎煮时间过长会破坏中药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中药泡水倒水有讲究?专家揭秘倒掉水的关键之“溶出有害物质”
中药泡水讲究颇多,其中倒水环节尤为关键。专家指出,中药初泡水中,会溶出部分有害物质,如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当归中的挥发油等。这些物质若不及时倒掉,会在后续煎煮过程中溶解于水中,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中药初泡后溶出的有害物质主要集中在头道水中。因此,中药泡水时,建议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0-20分钟,待药物膨胀软化后,倒掉第一遍水。再加入适量热水,煎煮出有效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初泡时间的长短因药材种类而异。如人参、当归等药材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而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药效。
发表评论
2024-05-24 01:48:15回复
2024-05-24 02:55:13回复